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贷款

贷款

原创|不要忽略信托行业的“灰犀牛”

2020-12-23 09:57:16 fx358财富网
感谢中国信托行业诸位老友的邀请,近期要就信托行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发表一些个人观点,飒姐查询了监管机关官网、知网并走访了数位信托行业从业十年以上的老信托人,从法

感谢中国信托行业诸位老友的邀请,近期要就信托行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发表一些个人观点,飒姐查询了监管机关官网、知网并走访了数位信托行业从业十年以上的老信托人,从法律人的角度谈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01

刚性兑付,还是那只灰犀牛

打破刚性兑付,经历数年,仍是顽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金融消费者对于“固收”有执念,风险偏好一直停留在“保本保息”的“东方审美”之中。作者曾经在所居住的北京四环某小区中,随机采访了几位居民,当谈到金融投资时,虽然绝大多数表示出对利润高的渴望,但相较于失去本金的痛苦,他们的选择是一定要保住本金。

有这样的风险偏好,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我国现有金融消费产品供给不足,银行、网络上比较火爆的金融产品也多与风险较高的股票市场挂钩,一旦有回撤,总有一部分金融消费者非理性维权。虽然信托的起点是100万,委托人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但其中不免有家庭为单位凑100万起投点或者代投等形式,一旦出现市场波动,脆弱的链接就开始断裂,藏在适格投资者背后的自然人走到前台,就可能影响一方安定。

同时,某些机关处理非理性维权过程中,可能存在息事宁人的中庸之道,让法律上本来黑白分明的事,受到了维权人士情绪的影响。P2P网络借贷的事前处理中,某些办案机关将承诺保本兑付作为不抓人的条件,也影响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观念标准,到底卖给我产品的公司是不是就是那个兜底的人?其实,网贷的基本法律关系是民间借贷;信托的基本法律关系是信托关系,两者是不同的,但在老百姓眼里,从哪里投了钱,就要从哪里要出来。从现实来看,我国的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02

“外观主义”与“实质正义”

随着民事诉讼的发展和《民法典》即将生效,未来的趋势似乎走上了放弃或不那么重视外观主义的方向。也就是说,即便是信托公司与委托人签署了周延、繁杂的合同和补充协议,并且录音录像,但当这些合同条款真的不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时,即便是对方签了合同,也在当时认可条款内容,甚至自己抄写了一段话,都有可能被法院认定合同条款有法律瑕疵。

从法哲学的角度讲追求实质正义,无可厚非,这也是很多大陆法系国家的传统。这就要求,信托公司内部法务人员,深刻理解订立合同时“斜而不倒”的精神,在实质角度就要给予弱势的金融消费者充足的权利和制衡手段,否则,合同条款就可能被撤销或宣告无效。

03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承担消费者保护最终责任

飒姐研读了2019年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于其中将金融消费者保护融入公司治理的环节印象深刻。银行保险机构要设置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向董事会负责,指导和督促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定期召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会议等,董事会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最终责任。

虽然信托是100万起投,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但毕竟信息不对称是现实存在的,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尽量向其他金融业态靠拢,以便在合规审查中取得先发优势。

04

房地产业务引发的合规问题

房地产业务是信托业务的重头戏。这段时间的合规要求逐步提高,房地产业务拿到“四证”后才合规地成为信托的客户。但是,有些信托公司在灰色领域游走,在拿到土地后,取得“四证”前就介入其中,这样的业务就具有法律上的不稳定性,一旦监管空间收紧就会导致收益率的下跌,从而直接引发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损失,而消费者利益损失就会引发消费者情绪不稳定及维权事件。

这是个连锁反应,飒姐还是想说一句,对于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合规要求,还是应该符合“法律稳定性”要求,不要轻易改动,影响市场的预期,从而让设计好的金融产品无所适从。当然,我们支持“房住不炒”支持房地产严格管理的政策。只是提醒大家注意法律边界的稳定性、可预测性。

05

容易被忽略的“个人信托贷款业务”

个人信托贷款业务快速发展,有其市场需求,也满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理需求。但是,我们信托公司的此项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范围”,要求有独立审批贷款,独立自主进行贷款决策,而不是交给某一个金融科技公司,签署抽屉协议,幻想赚取无风险收益。请注意,倘若通过线上发放贷款,还要遵照互联网贷款管理相关规定来操作,无论线上或线下都需要与借款人面谈,不可委托给第三方机构。

利息方面,虽然不受一年期LPR4倍的直接影响,但目前各地基层法院多数还遵照司法解释规定,将金融机构的利率限制在年化24%之内,请注意。

对于个人信托贷款业务,还有个特别要注意的点,那就是“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进行贷款催收”,对于金融消费者要一视同仁,不可歧视贷款客户。